八年前,富陽籍兒童文學作家葉萍無意間走進浙江省盲校的一間教室。她第一次接觸到盲童、盲文,被那些可愛的孩子觸動,從此再也放不下他們。她因此改變了自己的人生軌跡,正如作者在“后記”中所言,至少有半年,幾乎每個周末,她都會去看那些可愛的盲孩子。接觸得越多,思考也越來越多。
歷時八年,葉萍完成了這部盲人群像紀實文學《走出塵!。作品表現的是人的命運和尊嚴。
命運,尤其是對于那些天生就看不見的人來說,這是一個無法改變的現實,是一種命運。早在古希臘,人們就已經意識到,對于人類來說,有些事情似乎是永遠無法改變的,人們把它稱為“命運”,于是就有了悲壯的古希臘悲劇。著名的《俄狄浦斯王》寫的就是人與命運的斗爭,俄狄浦斯最后刺瞎了自己的雙眼,去流浪。對有關人的命運和尊嚴的書寫和思考,是《走出塵!纷詈裰氐闹黝},也是最觸動人心的地方。
這本書有很多關于盲人生活的艱難、尊嚴受到損害的描寫,同時又有很多他們如何戰勝生活的艱難、實現生命的價值和修復自身尊嚴的描寫。比如,王帥老師即興的一句話,開啟了孩子做播音員的夢想;張教授的話又再一次堅定了孩子的這個夢想;還有韓楓母子、盲人教師廉中華父子、蔡瓊卉對各自夢想的不懈追求……種種艱難困苦、玉汝于成的故事,無不讓人肅然起敬,感慨動容。
書中那名走著上學,只坐過一次三輪車的孩子,什么都靠自己,最后漂洋過海學有所成的孩子,會給多少家長和學子帶去信心和力量!這些盲孩在灰暗的世界里,朝著夢想一直出發,不放棄、不抱怨,贏得了發光的榮耀。不活在他人的口中,也不活在所謂的命運里,而是活在自己開拓的道路上。你是誰,你自己說了算!人生的舞臺很大,堅持自己的熱愛和理想,必定會突破自己,一路向前。
法國啟蒙主義文學家盧梭曾經說過,“人生而平等”,每個人都有追求美好生活,并獲得美好生活的權利。殘疾人有著和常人一樣的對于美好生活的向往。作者在描寫盲人版畫班的孩子時說,雖然個性不同,但這些本質單純的孩子,都“一樣青春,一樣充滿活力,一樣喜歡追逐夢想”……
葉萍為了自己熱愛的寫作事業,辭掉讓很多人羨慕的公辦教師職位,在一本接一本創作兒童題材小說的同時,終于也完成了“一趟百感交集的旅程”,成就了這本書。
這部作品字里行間充滿了珍貴的共情和理解,作為一位兒童文學作家,葉萍的語言天生帶有真摯的善良和生動的童趣,樂觀樸實,質感溫暖。
我覺得《走出塵!肥菍懡o每一個人的,我們都能從中找到屬于自己的那一束光。那束光,蕩起角落里的微塵,進而投射到我們每個人的心上,照亮更多的人,保持對美好生活的渴望和對生命價值的追求。正是這樣一種追求,讓我們走出塵埃,走向光明。
|